為什么要建設生活垃圾分揀中心?生活垃圾分揀中心有哪些功能?
建設生活垃圾分揀中心的必要性
1. 保護生態環境的需要
生活垃圾的不恰當處置對水體、大氣、土壤,生態系統和人身健康等均會造成較大危害。生活垃圾通常的處置方式為填埋或焚燒,不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會產生惡臭、煙氣等二次污染。生活垃圾處置場常因鄰避效應而無法為大眾所接受。生活垃圾分類制度的建立,不僅可以避免生活垃圾的不恰當處置、回收生活垃圾的大部分有價值資源,而且可以大大減少生活垃圾的處置量和處置場所,減量化效應顯著,其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不可估量,是供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革命性舉措。
2. 響應國家政策的需要
2016年12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 議研究“十三五”規劃綱要時,明確提出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關系13億多人生活 環境改善,關系垃圾能不能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要加快建立垃圾分 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形成以法制為基礎、 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
2017年3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 設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通知。《方案》明 確各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等共46個城市確定為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市。
2019年6月6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通知表示,在各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等46個重點城市先行先試基礎上,決定自2019年起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3. 解決大件垃圾難轉運的需要
城市居民丟棄的大件垃圾多以廢棄的生活家具和辦公家具為主,具有體積 較大、低價值、難以人工拆解等特點,無法直接利用現有中轉站壓縮轉運。大件垃圾經本項目處理后,物料粒徑 90%小于300mm,滿足壓縮轉運要求,解決大件垃圾的轉運難題。
生活垃圾處理一直是困擾城市發展的頑疾之一,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和居民消費水平提升,生活垃圾產生量的增速一直居高不下,垃圾圍城現象亟待解決。大件垃圾是生活垃圾里比較難處置的一類,不方便清運、運輸成本高、常規環衛未將這塊納入收運體系。為破解垃圾圍城的難題,響應政府政策號召,目前急需大件垃圾處理方案,實現大件垃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置。由于大件垃圾體積大且分量重等特點,為了降低成本并兼顧設備的實用性,設備方案需要智能化,盡量減少人工、保證安全作業、環保達標,有效解決目前大件垃圾難題!
4. 發展循環經濟的需要
生活垃圾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其成分組成復雜多樣,其中不乏相當數量的并具有回收價值的金屬、塑料、玻璃、纖維等有價值的垃圾。因此,人們常稱垃圾是放錯位的財富和資源。
通過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工作,可以將生活垃圾中的價值資源得到充分的回收,并通過適當的工藝加以再生,大大減少了人們生產生活對周邊生態環境的影響。因此,生活垃圾分揀中心的建立是實現發展循環經濟,建立可持續發展產業鏈的必由之路。
5. 傳播環保理念的需要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水青山的維護離不開每個普通民眾的積極參與。大力傳播綠色環保理念,廣泛凝聚社會環保共識,提高普通民眾的環保素養,可以有效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良好氛圍。針對生活垃圾分類的綜合性環境服務配套工程,它的建設有助于通過環保實例加強對市民的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有助于通過環境教育基地帶動學生、家庭、企業、社區乃至整個社會參與到環保行動中來,從而有助于增強每位公民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爭當環境保護的宣傳者、實踐者和推動者,為建立保護生態的社會新風尚、共同構筑生態文明家園打下堅實的基礎。
生活垃圾分揀中心的作用及功能
1. 大件垃圾拆分功能
主要用來處理生活垃圾中的諸如門窗、沙發家具,紡織品等大件垃圾;通過破碎、拆解、篩分等回收垃圾中的塑料、金屬等可回收物質,剩余部分壓縮后外運處置。
2. 廚余垃圾處理功能
主要對運輸過來的廚余垃圾進行脫水處理,脫水后的固體外運焚燒處理,液相進入污水處理系統處理后納管排放。
3. 暫存功能
設置廢舊織物、危廢、紙張、玻璃、金屬、紙等暫存裝置,由專業的回收處置公司定期收集處理。
4. 宣教功能
分揀中心配套垃圾減量分類宣教平臺,作為向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學校進行垃圾減量分類教育的重要載體,旨在通過宣傳引導,提升垃圾減量分類的居民參與度,營造垃圾分類、人人有責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