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技術雙驅動,動力電池回收產業面臨新選擇
動力電池回收,環保行業居高不下的熱門話題之一。
從2022年開始,我國動力電池逐步進入規模化退役期,2023年退役量約為24GWh,據估測,至2028年這一數字將突破100GWh大關。此前,受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持續飆升的影響,產業鏈末端的動力電池回收領域熱度空前,吸引了大量資本的涌入。
然而,《中國鋰離子電池回收拆解與梯次利用行業發展白皮書(2024年)》指出,盡管2023年全國實際回收鋰離子電池已達62.3萬噸,但回收利用率卻徘徊在不足25%的水平,這凸顯了當前回收體系在效率與規模上亟待提升的巨大空間。高昂的回收成本、復雜的處理流程以及潛在的安全隱患,成為制約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發展的瓶頸。
面對挑戰,技術創新成為破局的關鍵。潔普環保憑借自主研發的動力電池帶電破碎系統,為行業提供了創新性的解決方案。該系統憑借高標準的安全性、穩定性、氣密性及易操作性,實現了鋰電池在“零放電”狀態下的安全連續破碎。整套系統結構緊密,占地面積小,智能化程度高,有效簡化了回收流程,降低了成本,并顯著提升了回收利用率。
該系統集成了上料、進料、破碎、出料、消防等多個子系統,在智能監測系統的控制下,采用分段封閉和氮氣保護相結合的理念,有效規避了動力電池在破碎過程中自燃或爆炸的風險,確保了破碎過程的安全環保。智能控制與消防系統的緊密聯動,更是將潛在風險降至最低,保障了從投料到出料的全程安全可控。此外,系統的高度自動化操作,不僅減輕了人力負擔,還顯著提升了作業效率與安全性。
與此同時,政策層面的積極作為也為動力電池回收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近年來,生態環境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相關部門不斷完善動力電池回收處理污染防治的監管制度及法規政策體系,為行業的規范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特別是近期新能源電池循環利用信息平臺的上線以及廢棄設備及消費品非法拆解處理污染環境投訴舉報專欄的開通,更是彰顯了國家對于加強動力電池回收監管、嚴厲打擊非法拆解行為的決心。
在政策指導、制度完善、監管強化以及技術創新的多重驅動下,動力電池回收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我們有理由相信,在當今的新形勢下,更安全、更環保、更智能的動力電池回收產業將迅速替代原有落后技術和設備,成為推動綠色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